分拣货物、打包、寄送......10月8日,像往常一样,贵阳市息烽县立碑村村民何娇和丈夫黄琪在自家的电商创业中心忙个不停,一旁淘宝旺旺“叮咚”声不断。
何娇在分拣小豆腐。 “这是我们的常态,每天都有近300单。”2015年,何娇和丈夫从打拼多年的城市返回息烽老家,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经营电商,主要销售辣椒面、辣子鸡、小豆腐等特色农产品,每月营收20余万元。由于生意好,忙不过来,夫妻俩还专门在村里请了5名员工负责客服和打包。 何娇夫妻是立碑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由于业绩突出,2017年,何娇还被评为“贵阳市电商女明星”。在立碑村,像何娇这样的电商从业者不在少数,据统计,全村注册了电商企业6家,个体工商户27家,开设网店114个,直接或间接从事电商工作的有150余人,成为名副其实的“淘宝村”。
走进立碑村广场,“贵州第一淘宝村”的牌子赫然在目,这个曾经依托传统农业发展的村庄,在2015年以前,村民均以外出务工维持生活,人均收入低于6000多元;2015年8月,息烽县明确该村以电商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富民强村。 昔日的小村庄,是如何做到以电商为引领,带领黔货走出大山,富民强村的呢? 2012年以来,立碑村以“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为契机,加大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整合各级资金投入。 “在发展农村电商过程中,我们也曾面临着电商专业人才紧缺、有产品无网货、物流成本高且分散等制约瓶颈。”息烽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主任杨忠华说,息烽县聚焦“黔货出山”,相继出台了《息烽县电子商务奖励扶持办法》等文件,支持电子商务发展壮大。
立碑村电商服务中心。 同时,通过网商抱团、政府奖励、企业扶持、快递跟进这一系列“组合拳”,为当地网商解决发展瓶颈,降低当地快递物流发货成本,形成物流成本洼地。 农户开了店,但不知道怎么将农产品包装成“网货”,广告词怎么写?照片怎么照?卖点是什么?息烽县找准“痛点”,通过阿里巴巴与淘宝大学合作,建立贵州省首个淘宝大学县域培训基地,打造电商人才的练兵场;同时,引进贵州老腊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借助立碑村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基地,“手把手”指导立碑村民将农产品变“网货,很快,“烽味”“苗素”等带着贵州和息烽县域特色的50种类别、1800个网货产品脱颖而出,通过淘宝向全国各地销售。 上午10点开工,凌晨1点还在直播带货,这是立碑村“职业电商农民”的生活常态。 乘着支持电商扶农助农的政策东风,立碑村电子商务开始高速发展。村还是那个村,不同的是很多人“触网碰电”,走上了“电商创业”致富路。
息烽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主任杨忠华(左)指导立碑村电商从业人员。 三年来,立碑村年均网络零售额先后达到1000余万元,连续三年被阿里研究院认定为“中国淘宝村”。作为贵州的第一个“淘宝村”,更是在2018年获得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先生的青睐,率团莅临息烽县考察立碑村,并对电商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如今,立碑村已建立起电商培训、产品开发、平台运营、物流配送等电商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带动了全村467户农户及周边县市上百人就业,年销售达600万元左右。 通过这些电商人,猕猴桃、香肠、小豆腐、辣椒面等农特产品,插上电商的翅膀,从立碑村飞往全国各地,立碑村,成为农村电商助力精准脱贫的精彩案例。
“真是要感谢电商平台,让我做的豆粑上了‘淘宝店’,不用背到街上去卖了,收入比以前大大提高了。”立碑村村民舒清云感叹着说,如今自己只需准时将自己做好的豆粑送到网点,豆粑就可销往全国各地。 2019年,立碑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余元,增长10.5%,电商直接与间接带动全县农户2.84万户、7.2万余人增收,覆盖贫困人口4730人,有力助推全县扶贫攻坚。 目前,立碑电商在“买全省、卖全国”的发展态势中蹄疾而步稳。将贫困山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营销纳入以农村电商为纽带的供应链体系之中,在激发脱贫动力的实践中实现乡村振兴,进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充分展现“点石成金”的“立碑实践”。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吴传娟
编辑 唐怒娇 刘悦
编审 刘莹
联系人:陈先生
手 机:13184236228
邮 箱:admin@gzllr.com
公 司:贵州省老腊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地 址:贵州省贵阳国家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园2栋201